遮陰防護
夏季是苗木生長的主要季節,花木速生期、開花期、幼果期需肥量大,要及時補肥料,促進生長,開花和坐果。夏季對于當年生幼苗遮陽工作也很關鍵,溫度過高,不利于幼苗生長。遮陽后地表溫度可降低10℃左右,因此,有條件的地方要給苗木遮陽,以利于苗木生長。

病蟲害防治
夏季,是苗木病蟲害的多發階段。隨著苗木的生長,病蟲也會隨時侵害苗木,啃食苗木新生葉、莖、芽,造成苗木生長緩慢。
一般以預防為主,對已發生的病蟲害要及時除治,特別是刺蛾類、天牛類、樟巢螟、重陽木錦斑蛾、蚜蟲類要及時防治,并注意檢查。

補充水
天熱光照強,土壤中的水分蒸發快,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的話,容易缺水造成生長不良,而且土壤質地的不同也會影響澆水,比如沙土需要多澆水。

常見蟲害
1. 寄主植物:
危害桑樹、槐樹、合歡、楓香、榆、樸、重陽木等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上旬為卵孵化盛期,初孵若蟲幾種在枝條和葉背定棲危害,2齡若蟲轉移到枝條上上固定取食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注意樹體通風透光,保護紐綿蚧小蜂、紅點唇瓢蟲等天敵;
② 可噴噻嗪酮、螺蟲乙酯等藥劑進行防治。

7月上旬為第一代成蟲羽化高峰期,國槐葉柄小蛾對國槐已產生較嚴重危害,造成大量落葉。② 樹干注射吡蟲啉等強內吸性藥劑。

1. 寄主植物:
危害白蠟、水蠟、柿、榆、核桃、臭椿、懸鈴木、復葉槭等多種植物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若蟲固定在葉背面的葉脈兩側取食越夏。
3. 防控措施:
剪除帶蟲枝條,保護瓢蟲、小蜂等天敵。

1. 寄主植物:
國槐、龍爪槐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下旬7月上旬第二代幼蟲進入老齡幼蟲危害期,7月下旬進入為二代成蟲羽化期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黑光燈或性誘捕器誘殺成蟲;
② 低齡幼蟲期可噴20%除蟲脲懸浮劑1000-3000倍液,后期可噴1.2% 煙堿·苦參堿1000-2000倍液或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、0.5%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劑5000倍液防治。

白蠟、水曲柳。
2. 發生情況:
4月下旬成蟲已開始羽化,5月中下旬達到羽化盛期,成蟲羽化孔為“D”型,6月下旬有幼蟲開始孵化,陸續蛀入韌皮部及淺層木質部危害。④ 成蟲羽化期噴灑高效氯氟氰菊酯、高滲苯氧威等藥劑封干,樹干注射噻蟲嗪、吡蟲啉等強內吸性藥劑防治幼蟲。
1. 寄主植物:
絲棉木。
2. 發生情況:
7月上旬開始進入第二代幼蟲危害期,嚴重時可將絲棉木、衛矛、大葉黃楊等多種植物葉片吃光。
3. 防控措施:
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;低齡幼蟲期可噴20%除蟲脲6000-8000倍液,高齡幼蟲期可噴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.2%煙參堿乳油1000倍進行防治。

1. 寄主植物:
黃櫨、青桐、槐樹、小葉樸、桑樹等
2. 發生情況:
7月份黃櫨麗木虱、青桐裂木虱、槐豆木虱等木虱類害蟲危害仍然較重,葉片出現皺縮、變色、誘發煤污病等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保護利用瓢蟲等天敵昆蟲;
② 釋放瓢蟲卵卡;
③ 可噴灑20%吡蟲啉可溶液劑2500-4000倍進行防治。

1. 寄主植物:
食性雜,可危害海棠、楊、柳、榆、槐、月季、梨、桃、李、杏、山楂等100多種植物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下旬 黃刺蛾、綠刺蛾等刺蛾類幼蟲相繼孵化,7月為幼蟲危害期,被害葉片呈現網狀、缺刻或孔洞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成蟲期黑光燈誘殺;
② 低齡幼蟲期摘除帶蟲葉片;
③ 幼蟲發生嚴重時,噴施1.2%煙參堿乳油1000倍液、25%高滲苯氧威可濕性粉劑300倍、Bt乳劑600倍液等。

1. 寄主植物:
千頭椿、臭椿、楊、柳、碧桃、杏、蒙古櫟、地錦等多種植物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底進入成蟲羽化期,7月進入成蟲危害期,嚴重危害臭椿、地錦、葡萄等,分泌物可誘發煤污病。
3. 防控措施:
噴施20%吡蟲啉乳油2500倍液或5%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劑5000倍液。

1. 寄主植物:
懸鈴木、海棠、柳樹。
2. 發生情況:
在7月初第二代若蟲孵化,發生危害會較為嚴重,受害葉正面呈蒼白色,背面出現銹色斑植物生長和景觀的都會收到較大較大影響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噴施10%吡蟲啉2000倍液;
② 保護草蛉、瓢蟲等天敵昆蟲。

1. 寄主植物:
柳樹、楊樹、海棠、桑樹、榆樹等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下旬成蟲開始出現,7月為羽化盛期,羽化時成蟲向外咬圓形或橢圓形羽化孔。成蟲喜在衰弱的老樹上危害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及晚上活動的習性,在晚上人工捕捉成蟲;
② 增強樹勢,及時去除衰弱枝、枯死枝、蟲害枝等。

1. 寄主植物:
云杉、檜柏、圓柏、雪松、側柏、大葉黃楊、國槐、柳樹、楊樹、山楂、海棠、紫葉李、杏、碧桃、月季、竹子等。
2. 發生情況:
7月是紅蜘蛛防治的關鍵時期。高溫、干燥有利于紅蜘蛛的生長發育和繁殖,造成葉片失綠變色,危害嚴重的出現落葉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釋放捕食螨;
② 噴施三唑錫、噻螨酮、阿維·炔螨特1500倍液等藥劑進行防治。

7月為其危害高峰期,成蟲、若蟲在葉背刺吸汁液或棲息,葉片受害部位出現褪綠斑點,影響植物生長及景觀。成蟲善跳,受驚后紛紛跳彈,可借風力擴散,轉移能力強。
1. 寄主植物:
梨、蘋果、海棠、桃、杏等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下旬-7月上旬成蟲羽化,7月中旬幼蟲危害,初期群集在葉背取食,稍大即分散卷葉取食。
3. 防控措施:
低齡幼蟲期可噴20%除蟲脲6000-8000倍液,高齡幼蟲期可噴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1.2%煙參堿乳油1000倍進行防治。

1. 寄主植物:
桃、李、梅、杏、海棠、櫻桃、山楂等。
2. 發生情況:
7月中旬成蟲羽化,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,幼蟲自新梢上部葉柄基部蛀入髓部,向下蛀至木質部,尖端的葉和枝條則萎蔫下垂干枯,幼蟲有轉移危害習性。幼蟲也可危害果實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成蟲期:用黑光燈、性引誘劑或糖醋液引誘成蟲;
② 成蟲產卵期的初期、盛期、末期各釋放1次赤眼蜂;
③ 剛蛀入新梢未轉移前,及時修剪有蟲梢。

1. 寄主植物:
槭樹、白蠟、桑、臭椿、千頭椿、榆樹、柳樹、山楂、海棠、櫻花、蘋果、李、赤楊、加楊、小葉楊等94種植物。
2. 發生情況:
6月底7月初美國白蛾成蟲大量羽化,中旬開始幼蟲開始危害,7月下旬二代幼蟲進入老齡期和初蛹期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及時剪除網幕并銷毀,低齡幼蟲期可噴施20%除蟲脲懸浮劑1000-3000倍液,后期可噴1.2% 煙堿·苦參堿1000-2000倍液或2.5%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、0.5%甲胺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劑5000倍液防治;
② 7月下旬老熟幼蟲期和初化蛹期釋放周氏嚙小蜂進行生物防治。放蜂時最好分兩次釋放,第一次在老熟幼蟲始期,第二次間隔7-10d,選擇晴天釋放。
4. 注意事項:
避免在釋放周氏嚙小蜂前后1周內噴施殺蟲劑,以防影響寄生蜂存活。

1. 寄主植物:
榆樹、垂柳、旱柳、地錦、葡萄、牡丹、芍藥等。
2. 發生情況:
7月發生嚴重,成蟲幼蟲均可見,低齡幼蟲造成葉片網眼狀,2齡后可將葉片食成孔洞。常見的種類有榆綠毛螢葉甲、榆黃毛螢葉甲、柳圓葉甲、十星瓢螢葉甲等。
3. 防控措施:
噴施1.2%煙參堿1000倍液、10%吡蟲啉2000倍液或3%高滲苯氧威乳油3000倍液等。

1. 寄主植物:
臭椿、千頭椿。
2. 危害情況:
6月下旬成蟲開始羽化,7月為羽化盛期,成蟲取食嫩梢、葉片、葉柄補充營養,成蟲產卵在樹干上。該蟲常與溝眶象混合發生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利用成蟲假死性,且多在樹干上活動,可以人工捕捉成蟲;
② 成蟲期可噴綠色威雷200倍液進行防治;
③ 土壤埋施吡蟲啉等內吸性藥劑。

1. 寄主植物:
柳樹、槭樹、元寶楓、五角楓、榆樹等。
2. 發生情況:
六月為成蟲羽化高峰期,7月上旬仍會有部分成蟲羽化,中旬幼蟲開始孵化蛀食。
3. 防控措施:
① 利用成蟲羽化飛出樹體補充營養進行人工捕捉;
② 成蟲羽化補充營養后2-3天交尾產卵,可人工觸殺產卵刻槽內的卵粒;
③ 釋放花絨寄甲成蟲或花絨寄甲卵卡;
④ 樹干、樹冠噴施綠色威雷、高效氯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等進行防治;
⑤ 按照0.8ml/cm(胸徑)于樹干基部注射10%吡蟲啉液劑;
⑥ 土壤埋藥。具體做法:如用75%吡蟲啉,先按照75%吡蟲啉:水=1:60,然后根據樹木胸徑,在距樹基部20-40cm處,挖深10cm的溝,每cm胸徑澆藥液30毫升,再將溝填平。

1. 寄主植物:
柳、楊、榆、丁香、白蠟、國槐、銀杏、槭樹等。
小線角木蠹蛾在白蠟、柳樹上危害嚴重。7月份部分成蟲繼續羽化,7月中旬出現新蛀入幼蟲被害狀,此期可采用人工注射防治幼蟲和挖治初孵幼蟲,注射藥劑選用吡蟲啉、甲維鹽等內吸性較好的藥劑,用黑光燈和性誘捕器誘殺成蟲。② 樹干注藥或土壤埋藥(如吡蟲啉等內吸性藥劑)防治幼蟲;